Home People Research Blog Courses Links Search Download
NCHC

Blog

Blog 最新文章

  1. 提供新版 Edge 的 HoloLens 2 Insider Preview
    2021/01/20 08:55
  2. Facebook Oculus Quest 2 開箱文
    2021/01/13 14:19
  3. GitLab 手動執行 pipeline 的預輸入變數
    2021/01/04 11:14

Blog 最新回應

  1. 謝謝你提供的資訊...
    2021/01/17 17:40
  2. MSVC 也是有在進步的 XD...
    2020/12/24 15:55
  3. “如果不想另外定義一個 struct 的........
    2020/12/24 15:49

Keyword 關鍵字

OpenMP C++14 PHP iFlyover VR HTC Vive Docker Python Valve Index Kinect Python C++14 資料視覺化 CUDA NiTE2 ASUS Xtion OpenCV OpenGL GitLab javascript CubeX Oculus Rift S 開放資料 Java Pandas HoloLens 2 資訊地圖 OpenNI2 svn Oculus Quest 2 WebGL git OpenVR HTC Vive Focus MR xml Boost 開放資料 Docker Oculus C++17 C++11 Qt C++ OpenNI OpenCL 3D立體 Windows MR HTC Vive Pro 3d print Vulkan C++20 Pandas OpenXR VR

類別:技術相關 » 新奇玩意
文章發表|我要回應|RSS訂閱

Type-C 的頭戴穿透式顯示器:Epson Moverio BT-30C

2015 年,Heresy 這邊曾經玩過「Epson Moverio BT-200」這款穿透式的智慧眼鏡(開箱文、感想);不過礙於他 Android 4.0.4 平板系統的限制,再加上硬體不算強,個人對它的評價並不高。

後來,Epson 其實也都有持續在更新這條產品線,包括 BT-300、BT-350、BT-35E 等等,在 Heresy 來看,也算是各有特色了。

而前一陣子,Epson 則是推出了一款 一款新的「BT-30C」(官網、技術人員頁面),他基本上類似之前的 BT-35E、是採取沒有主機、需要另外的視訊來源的設計,主要的差別,應該就是把攝影機拿掉、並改用 USB Type-C 作為單一的連接方式,以搭配手機作為主要訴求了。

由於硬體上相對單純、變成只是一個有穿透式螢幕的頭戴式顯示器了,所以價格也相對便宜了;他的官方定價是 15,600 元。

他的基本規格如下:

  • 顯示器:
    • 0.43" 1280x720 Si-OLED
    • 可視角(FoV):約 23 度
    • 約相當於 2.5m 前的 40" 螢幕
  • 連接:
    • USB Type-C 介面
      • 使用 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DP 1.2)
        • 支援解析度:1920×1080 (30Hz)、1280×720 (30Hz)
      • USB 2.0 訊號傳輸,支援羅盤、陀螺儀、加速度感應器
      • 供電:USB Type-C Power Delivery、5V / 0.9A
    • 3.5mm、4pin 耳機接頭(CTIA)
  • 本體大小 195 x 174 x 40 mm
  • 本體重量 95g

而這邊,就是 BT-30C 的開箱文了。

首先,下面是他的外盒:

 

打開之後,裡面看到主要就是一個攜行袋了~全部的東西拿出來則是下面右圖的樣子。

 

本體是收在袋子內的,袋子的外觀算是滿樸素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標示,僅有在側面有小小的 EPSON 字樣。

 

打開後則是下面的樣子:

由於 BT-30C 基本上只有顯示的功能,所以也不像之前的 BT-200 還有一個額外的主機,基本上就是只有眼鏡本體了。

下面就是眼鏡的本體:

本體上還固定著一條不算很長的 USB Type-C 線,中間有一個簡單、可以夾住的控制器。

上面有 3.5mm 的耳機孔可以連接耳機,以及亮度、音量的控制鈕,總計四個實體按鈕。

考量到他的設計應該是把手機放在口袋,線的長度應該算是合適,但是如果是像 Heresy 是要接到電腦的話,其實線就不太夠長了…真正要用的話,應該是會需要 USB Type-C 的延長線的。

   

本體的部分特寫如下:

由於鏡架轉軸的位置,折起來後的大小比之前的小巧不少。

打開後則如下圖(也反過來放了):

 

在成像技術上,官方是號稱改用更好的「Si-OLED 微投影技術」,不過在眼鏡上看的到的部分,感覺和之前沒有太大的差別;在視覺上依舊是一塊很厚的壓克力,中間切了一個斜面做投影面。

 

在配件的部分,則如下左圖。
BT-30C 提供了一個黑色的遮光片、一個可以搭配校正鏡片(近視、遠視)的內鏡框,以及一個加長型的鼻墊。另外,還有兩塊黑色的軟塑膠,可以拿來自己黏起來墊高度。

 

鼻墊的部分,上方右圖就是標準型和加長型鼻墊的比較。如果沒戴自身的眼鏡的話,應該是使用標準型的,而如果有要先帶自己的眼鏡的話,使用加長型的則更為合適。基本上就是視需要更換了。

遮光片的部分基本上是一塊深黑色的磁吸式的墨片,可以吸到 BT-30C 的正面。

 

裝上遮光片後,本來幾乎透明的視野會變得幾乎看不到外面,相對地 BT-30C 顯示的畫面也會變清晰。如果是要看影片、有更好的視覺效果、同時也不想看到外面的話,理論上是裝上會比較好。

下面則是搭配假人頭的照片:

   

開箱文的部分大致就先這樣了,之後再來寫使用感想吧~

張貼者:heresy於2019/11/19 15:23 下午有0則回應,瀏覽次數:367次

-- TOP --

我要回應
* 身份  訪客 (暱稱:)
 本篇文章作者 (帳號:密碼:)
* 內容      
很高興 悲傷 震驚 疑惑 大笑 發瘋 傷心
* 留言密碼 (請輸入下方圖片中去除前、後位數的數字,共五碼。)
說明 1. * 表示必填欄位。
2. 不支援HTML Tag。
   

-- TOP --

© Visualization and Interactive Media Laboratory of NCHC, 2007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Contact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