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已經針對 Valve Index 的包裝和頭戴式顯示器寫了基本的介紹了。
接下來呢,就是針對其他的配件部分了。
這邊主要的,就是曾經被稱為「Knuckles」的 Valve Index 控制器和 SteamVR 2.0 的定位基地台了~
首先,這邊就從控制器開始吧!
實際上在 Heresy 來看,Valve Index 和 Vive Pro 最大的差異,其實應該就是 Valve 針對這個控制器上提供了更多有趣的控制性了!
下面就是雙手控制器的外觀:
可以看到,相較於 HTC Vive 的控制器是左右手對稱、可以隨便換手的,Valve Index 則是和 Windows MR 的控制器類似,採用左右手造型不同的設計。
他的控制器本體是有一定的弧度往後彎曲的,以符合人體工學。而在手的外側,則有一個頗大的「護弓」,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看到上面有不少隱藏得不錯的 SteamVR 定位感應器(下圖)。
而在控制的介面上,在控制器握把正面(下左圖)主要是給拇指按的部分。
可以看到,這邊的介面配置包括了一個蘑菇頭、一個長形的觸控板,A/B 實體按鈕,以及一個系統按鈕(下左圖 A 的左下方);另外,在觸控板正上方的小點,則是他的狀態指示燈。
在控制器背面(上右圖),可以看到上方有一個大大的板機鈕;而在握把的部分,則有一個由側面延伸到背面的感應區,這邊基本上就是對應「握住」的偵測。
而個人之所以覺得 Valve Index 最大的改進是控制器的原因,就是這塊用來偵測「握住」狀態的感應器!
相較於 Windows MR 和 HTC Vive 的握住的偵測都是只有「開/關」的二元狀態偵測,Valve Index 的控制器在這部分的偵測變得相對地很細緻、有趣!
他會透過握住的狀態(應該是壓力感應?),來推算出這個區域的三隻手指的姿勢;所以當手指握緊、放開的時候,系統都會偵測到對應的狀態、可以拿來顯示、甚至用來控制。
除了這個區域可以偵測三個手指外,食指的板機鈕、以及拇指的部分按鈕,也都有類似的感應功能,來做到拇指和食指的姿勢推算!
所以整個下來,就變成只要握住這個控制器,Valve Index 可以推估出五隻手指的姿勢了!
姑且不論這五隻手指的準確度和實用性,但是光是在虛擬空間裡面看到手指能反映在畫面上,感覺互動的質感就好上一大截了~
而既然他可以支援手指的動作,那如果手放開那控制器不就掉了嗎?Valve 當然也有考慮到這件事了!
在護弓與握把之間,則是還有一個可以調整角度、長度的布質的帶子;它的功能是把手和控制器綁在一起用的。
在握住控制器後、只要拉出把手下方的繩子,就可以拉緊、把手綁在控制器上;透過這樣的機制,只要先調整好了之後,就算手完全張開、沒有握著控制器、控制器也不會脫落!
當要放下把手的時候,只要壓住把手下方的圓鈕(下左圖),就可以釋放開來,把手拿出來了。
另外,考慮操作者的個別差異,這個帶子在上緣的部分,也有四段的角度可調設計;在上方右圖、蘑菇頭旁的圓環上可以看到有四個點,代表這個帶子可以固定的角度。
如果要調整的話,只要把金屬扣具的部分往內壓(上面有畫箭頭)、就可以移動到需要的角度了。
在 Heresy 來看,這樣的設計算是相當有趣且實用的~而考慮到 Valve Index 控制器的操作特性,這樣的設計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控制器的最後,他基本上還是採用內建可充電式的設計,而他的電池容量有 1100mAh,號稱可以使用 7 個小時以上;在握把下方有一個 USB Type-C 的接頭可以用充電還有更新韌體。
上面右圖則是護弓內側的標示。他的型號是左手是「1005」、右手則是「1006」;上面規格只有寫著充電是 5V/1A。
控制器部分先到這邊,接下來則是 SteamVR 2.0 的定位基地台的部分。
如果是購買 HTC Vive 的話,拿到的基地台會是 SteamVR 1.0 的版本;而如果是購買 Vive Pro 的話,拿到的就會是和 Valve Index 一樣的 SteamVR 2.0 的版本~
2.0 主要的改善,包含了:
- 感應距離由 5M 提高到 7M
- 定位基地台的有效角度由 110° x 150° 變寬為 115° x 160°
- 系統由兩個、3x4M 的範圍,擴展成可以到達四個、10x10M 的範圍
所以如果需要比較大的環境的時候,SteamVR 2.0 的定位基地台算是有相當地幫助的!
而在設計上,Valve Index 和 Vive Pro 都同時可以支援 1.0 和 2.0 的定位基地台,但是如果是 HTC Vive 的話,就只能支援 SteamVR 1.0 的基地台了!所以要混搭使用的話,這是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外觀上,SteamVR 2.0 的定位基地台也和之前的有相當地差異;最明顯的部分,就是正面變成弧形的了~下面左圖,就是在把正面的保護膜撕掉前的樣子。
上面右圖,則是把保護膜撕掉後,和 HTC Vive 提供的 SteamVR 1.0 基地台的比較。
下面則是其他視角的照片。
他在下方和背後都有腳架孔,可以用來固定。
在背面除了圓形的電源接孔之外,凹陷處還有一個 microUSB 的接頭(更新韌體貌似也用不到,不確定目的);另外在電源接孔上方還有一個小洞,則是隱藏式的按鈕。
基本上,有需要接上的應該只有電源而已,其他兩個東西到底什麼時候要用?不太清楚。
更新韌體可以直接無線更新、不需要用到 microUSB;而雖然根據網路上找到的資料,那個隱藏按鈕似乎是用來修改他的頻道(channel)用的(參考),不過實際上應該也是可以直接透過軟體控制?
而根據背面的標示(照片),他的型號是「1004」,輸入電壓 12V、電流 833 mA。
比較有趣的是,雖然型號看起來是沒有變,但是和網路找以前的照片相比,卻似乎少了一個洞?就不知道差別是什麼了。
至於變壓器的部分,Valve 所提供的變壓器形式和頭戴式顯示器的變壓器形式很像,也是接頭可分離的設計;不過不同的地方,則是他的電源線的部分也是可拆式的。
他所附的電源線相當地長,就算基地台附近沒有插座,應該也都不至於太難接。而上方右圖則是連接基地台的接頭。
下方則是變壓器端的接頭,基本上應該比較接近專用接頭的形式了?
變壓器的型號是 A16-010N1A,輸入是 100-240V~0.3A,輸出則是 12V~0.833A。(標示)
到上面為止,主要的硬體都開箱完了~接下來,則是來看一下之前還沒講到的配件吧。
下面的照片,就是下層所有的配件了~
其中,中間下方的紙盒是頭戴顯示器的變壓器,在上一篇就已經開了;左右兩側中間與下方的紙盒,則是基地台的變壓器與線材,在上一段也都開過了。
感覺上,他應該算是一塊海綿材質、弧形的軟墊;在外側中央還有凸出一條。
Heresy 一開始始終沒搞懂他是幹嘛用的?還在想會不會是用來保護鏡片的?結果後來才發現,他應該是給頭太小的人增加厚度用的!
他可以整個卡到頭帶的後方不會掉,讓頭太小的人可以戴上頭帶式顯示器而不會晃動。
不過到底實不實用?恩,不曉得。
至於其他的配件呢,下面左圖是兩隻控制器的配件,包括了 USB Type-A to Type-C 的線,讓使用者可以幫控制器充電;再來則是兩個控制器的腕帶。但是考慮到 Valve Index 控制器的設計本身就會把手綁在控制器上,感覺這個腕帶似乎也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性?
上面右圖,則是用來固定基地台的配件。
如果想把定位基地台固定在牆上的話,就可以先把這兩片腳架鎖到需要的位置、然後再裝上基地台就好了。
整個 Valve Index 的開箱大概就是這樣了~
先不管實際用起來的狀況,單就硬體來看,個人是覺得 Valve Index 的設計,某方面來說應該是比 Vive、甚至 Vive Pro 來說更有質感;尤其是外殼上少了那些坑坑洞洞,其實個人覺得真的好看很多。
而在控制器上,個人覺得算是和 Vive 最大的差別了!但是這些額外的功能是否實用,也得要看後續軟體的應用能不能真的發揮了~
本系列文章目錄:
- 開箱文:頭戴式顯示器
- 開箱文:控制器、基地台與配件
- 完整相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