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ve Index 簡單使用感想

| | 0 Comments| 11:22|
Categories:

在前面兩篇文章,已經把 Valve Index 的開箱文()整理完了;接下來這篇,則就是要來簡單講一下使用上的狀況了~

由於 Valve Index 基本上和 HTC Vive 一樣,採用的同樣也是 SteamVR(官網)的架構;所以如果本來就有 HTC Vive 的話,在沿用既有定位系統的情況下,基本上只要把 USB、DisplayPort、電源線都接上去,就馬上可以用了!

所有的設定基本上都可以自動延用之前的設定,連空間定位都不用重新設定,就可以用了~相當地方便。

而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的話,則就需要先行架設好基地台、並於電腦上安裝 Steam(官網)以及 SteamVR、然後進行初始化的設定。

在 SteamVR 執行的時候,可以明確地看出來頭戴式顯示器、控制器的圖示和 HTC Vive 與 Vive Pro 等都是不同的,但是定位基地台的版本似乎就沒辦法直接透過圖示識別出來了。

在系統裝置管理員裡面,偵測到的硬體基本上如下圖;感覺上主要都是通用的裝置類性:

至於 Valve Index 上的攝影機,是  被分類到另一群,被識別為「eTronVideo」。

由於他也是標準 USB 攝影機的形式,所以也可以透過其他程式來讀取他的畫面;不過 Heresy 這邊試著去開起的時候,得到的是把兩側廣角畫面並列顯示的結果,變形的相當嚴重。

所以如果想要透過攝影機來玩一點額外的東西,很有可能得自己處理鏡頭的變形校正了~


基地台設置

SteamVR 2.0 的定位基地台和 1.0 一樣,需要接電才能運作,而裡面則一樣是有馬達會轉動,所以運作時會有些許的震動、同時也有會一些聲音;在個人主觀感覺上,總覺得 SteamVR 2.0 定位基地台的聲音比較刺耳一點。

在運作時,他外表可以見的訊號光源的形式(右圖)也和 1.0 的有明顯的不同。相較於 1.0 的中間一整區都是 LED 陣列,2.0 感覺就只有中間會有特殊造型的光線了~而如果參考別的拆機照(參考),就可以看的出來,整個設計已經算是大幅度地修改過了(1.0 有兩個馬達、2.0 只有一個)。

也由於修改幅度很大,所以 HTC Vive 的 SteamVR 1.0 定位基地台和 SteamVR 2.0 的(Vive Pro、Valve Index)並不相容;在架設定位基地台的時候也要注意,兩個版本的基地台僅能擇一使用,不能混搭。

不過由於 Valve 還是有考慮到相容性問題,所以使用 2.0 的裝置(Vive Pro、Valve Index)基本上是可以向下相容 1.0 的定位基地台的。也因此,Valve Index 還是可以搭配 HTC Vive 提供的 1.0 版定位基地台使用。

Heresy 這邊在測試的時候,是發現在兩種基地台都開著的狀況下,HTC Vive 只能使用 1.0 的基地台,而 Valve Index 則是會優先使用 2.0 的基地台。
如果是在同一個場地同時架設兩種版本的基地台的話,感覺 Valve Index 似乎還可以正常運作,但是 HTC Vive 則是會受到影響,導致定位出問題了。

另外,在目前的 SteamVR 應用程式中,在「裝置」內也有「Base Station Settings」的選項,裡面可以看到有針對兩個版本的定位器有各自的選項。

其中,2.0 的定位基地台不但可以透過這個介面來設定使用的訊號頻道(channel、1-16),甚至也可以直接無線更新韌體,算是相當地方便!

由於考慮到 Heresy 這邊還需要使用 HTC Vive,所以也就沒辦法把定位基地台都換成新的 2.0 款了。


控制器

在開箱的部分,Heresy 就有提過、個人覺得 Valve Index 最重要的改變,就是他控制器;而要能看到他的特色,自然就是要先從本家的《The Lab》這個展示性遊戲來看了!

Valve 針對《The Lab》其實似乎是都有持續在更新,現在進入遊戲環境後,會看到以往的控制器已經變成一隻機器手掌了!

如果是使用 Vive 的控制器的話,由於感應器沒那麼多,這隻手能表現的動作雖然算是流暢(有內插動畫),但是卻沒那麼多元、細緻。

再搭配 Valve Index 的控制器的情況下,整個手的動作就變得很有趣!機器手掌的手指會隨著控制者的手而跟著變化!雖然難說準確,但卻也有相當好的視覺效果了!

下面就是 Heresy 錄的一段示意影片(YouTube):

拇指的部分基本上針對三個區域(按鈕、觸控區、蘑菇頭)會有些微的位置差異,但是似乎沒能反應張合的角度;食指的板機鈕,則是會有張闔角度的反應(感覺沒碰到按鈕也有?)。
額外三隻手指的感應區,則也可以相當程度地還原手指的動作~

雖然由於實際上還是得握著一個控制器,會妨礙到手本來的動作;不過在相當程度上,他已經可以用一定的程度,還原手掌的操作了~

相較於此,Vive 的控制器由於側邊鈕(握住的按鈕)並沒有壓力感應的功能,所以雖然也可以控制這個機器手,但是能呈現的動作就相當侷限了。

有好也有壞,雖然 Valve Index 的控制器提供了更彈性的操控以及潛在的可能性,但是由於他的介面形式和 HTC Vive 有相當地差異,所以這邊也會遇到當時 Heresy 在測試 Acer 正式版 Windows Mixed Reality 時也會碰到的問題:控制器相容性的問題。

雖然 Valve 在 StreamVR 已經提供了新的 Key Binding(控制器配置)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調整按鍵的對應,來完成操作;但是在 Heresy 來看,某種意義上還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相容性問題、以及初期使用上的複雜度。

至於在顯示上…基本上,感覺可能又要被玩一次了。

以 Heresy 自己透過 OpenVR 來寫對應的程式來說,在 2018 就曾經為了能顯示 Windows MR 的控制器改了一次控制器的繪製方法了;而現在這個方法看來又已經不能用了…

而老實說,如果想要完全發揮 Valve Index 控制器的所有功能的話,勢必又會排擠掉 Vive 這種相對單純的控制器的使用…所以到底要怎麼設計互動模式,可能也是要好好考慮的了。

另外,由於 Valve Index 和 HTC Vive 基本上核心還是相同的,所以 Vive 和 Valve Index 的控制器是可以混用的。只要經過配對,HTC Vive 的頭戴顯示器也可以搭配 Valve Index 的控制器、Valve Index 的頭戴式顯示器也可以拿 Vive 的控制器來玩。

唯一要確認的,應該就只有這些裝置和定位基地台的相容性了~HTC Vive 的控制器因為是採用 1.0 的定位系統,所以是不能搭配 2.0 的定位基地台使用的。

 


頭戴式顯示器

最後,則是頭戴式顯示器的部分。

Valve Index 的頭戴式顯示器單眼解析度是 1440×1600,更新率可以高達 144Hz;相較於 Vive 的 1080 x1200 90Hz 絕對是有感升級!而相較於 Vive Pro 同樣是 1440×1600 的解析度,在規格上的主要優勢,則就是 144Hz 這個更高的更新率了。

另一方面,Vive 系列基本上都是採用 OLED 面板,而 Valve Index 則是採用 LCD 面板;理論上 OLED 是可以提供更好的亮度(更暗的黑色)以及可以減少殘影的高速狀態切換,而 LCD 則有更完整的子像素配置,理論上會更為細緻。

實際上看起來…老實說個人是沒有能明顯地感覺出 Vive Pro 和 Valve Index 兩者在畫質上的差異;不過看到有不少人是認為 Valve Index 的透鏡效果是更好的、同時紗窗效應也更小。
至於如果是和弱一階的 Vive、甚至 Windows MR 相比,就算是明顯能感覺出視覺上的差異了~

以 Valve Index 這樣的解析度,某種程度上已經算是可以用來看電腦桌面上的網站了~但是在 Heresy 來看,其實還是沒有直接看螢幕方便就是了。 ^^"

而在畫質提升的另一個方向,那就是繪圖的計算力需求也跟著變高了,代價就是顯示卡也得配上更高階的了…所以如果要弄到符合需求,包含 Vlave Index 在內,整個建置成本也又更高了。

至於在配重上,Valve Index 的平衡應該算是作得相當良好~戴上去不會覺得重心會偏前,就算久戴、脖子也不會太過勞累。但是不可避免的地,看久了後的眼睛還是會痠;再加上眼眶周圍的壓力這些,基本上久戴還是會有些許的不適的(感覺上 Index 的壓迫感似乎比較強)。

而內建的離耳式的耳機設計算是相當不錯!聲音清楚、也不會有悶熱的感覺,但是可能隱私性、以及周遭聲音的隔離會差一點就是了。


最後,整體感想呢?

在 Heresy 來看,如果是和 HTC Vive 相比,Valve Index 無疑是更高一級的東西;但是同樣的,在價錢上也不是同一個等級的了!

如果是和 Vive Pro 相比,個人則覺得他主要還是贏在控制器上;但是也如同前面所提到的,由於 Valve Index 的控制器形式和 Vive 不相同,所以遇到某些以 Vive 來設計的應用,有可能會碰到操作上的問題。

而現在比較讓其期待的,應該是看看 Valve 官方即將推出的 VR 大作《戰慄時空:艾莉克絲》(官網)能把 Index 發揮到什麼程度了!

不過,想要買 Valve Index 的最大問題,大概是:台灣沒有正式販售、以及現在還是缺貨吧。 ^^"


參考:

本系列文章目錄: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