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7 更通用的 union:variant

| | 2 Comments| 10:27
Categories:

std::variantC++17 中,一個新加入標準函式庫的 template 容器;他的概念基本上是和 union參考)一樣,是一個可以用來儲存多種型別資料的容器。

比如說:

std::variant<int, double> v;

就代表 v 這個變數,可以用來儲存 intdouble 的資料,variant 內部自己會去記錄相關的資訊。

而和 union 不同的地方,variant 也是 type-safe 的,再加上有許多函式可以搭配使用,所以在使用上應該算是相對安全;另外也由於他是標準函式庫的 template class,在使用時不需要另外去宣告一個新的型別。


基本使用

如果要使用 variant 的話,程式必須先 include <variant> 這個 header 檔;而之後呢,則就是以 template 的形式,把要允許的型別指定好,就可以用了。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std::variant<int, double, std::string> x, y;
// assign value
x = 1;
y = "1.0";
// overwrite value
x = 2.0;

這邊是宣告了 xy 兩個變數,透過 variant 讓他們可以儲存 intdoublestring 的資料。

而接下來,則是讓 x 去記錄一個 int 的數字 1、並讓 y 去記錄一個字串 1.0。

之後,則是把 x 改為一個 double 的數字 2.0;而這個時候,本來 x 記錄的 int 的數字 1 就會消失了。

實際上 variant 在儲存資料的時候,內部還會有一個索引值,來記錄目前是儲存哪一種類型的資料,而透過他的 index() 這個函式,也就可以知道目前是使用第幾種型別了。

例如,在上面的程式執行完後,再繼續執行下面的程式碼:

// check index
std::cout << "x - " << x.index() << std::endl;
std::cout << "y - " << y.index() << std::endl;

這樣就會得到 x 的 index 是 1、y 的 index 是 2 的結果了。


讀取資料

當要讀取 variant 的資料的時候,需要透過 std::get<>() 這個 template 函式來在編譯階段決定讀取的型別。他有兩種方法可以指定,一個給一個數字當 index,或是直接告訴他是要用哪個型別。

下面就是簡單的範例:

// read value
double d = std::get<double>(x);
std::string s = std::get<2>(y);

像上面在讀取 y 的資料時候,是告訴系統是要把 y 當成第 2 號的資料型別來讀取,也就是 std::string 了。

而如果是指定錯誤的型別的話,std::get<>() 則是會丟出一個例外狀況,沒處理的話就會讓程式當掉。下面就是這樣的例子:

// error type
try
{
	int i = std::get<int>(x);
}
catch (std::bad_variant_access e)
{
	std::cerr << e.what() << std::endl;
}

由於的 x 內部是儲存 double 的資料,但是這邊卻試著把他當 int 讀,所以在執行後就會丟出 std::bad_variant_access 這個例外狀況了。

而如果不想用 try-catch 來處理例外狀況的話,則可以使用 std::get_if<>() 這個函式,來取得值的指標;而如果型別不符合的話,則是會得到一個 nullptr。下面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 use get_if
int* i = std::get_if<int>(&x);
if (i == nullptr)
{
	std::cout << "wrong type"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value is " << *i << std::endl;
}


透過 visit() 來自動處理型別

如果只是透過上面提到的get<>() 來做存取,那其實 Heresy 個人會覺得用 variant 的意義感覺不算很大。

個人覺得 variant 要好用,還要搭配 std::visit() 這個函式(參考)來使用。

visit() 基本上是一個用來處理 variant 型別的函式,讓開發者不用自己根據所有可能、一種一種去切換;在使用時,需要給他一個可以處理所有可能型別的可呼叫(callable)物件、來進行操作。

比如說,這邊要可以比較快輸出上面的 xy 的話,可以定義一個 SOutput 如下:

struct SOutput
{
	void operator()(const int& i)
	{
		std::cout << i << std::endl;
	}
	void operator()(const double& d)
	{
		std::cout << d << std::endl;
	}
	void operator()(const std::string& s)
	{
		std::cout << s << std::endl;
	}
};

可以看到,這邊有針對所有有用到型別(intdoublestring )都去定義對應的 function call operator。之後要使用的時候,則只要呼叫:

std::visit(SOutput(), y);

這樣編譯器就會找到對應的函式來執行了!

由於這部分會在編譯階段做檢查,所以這邊的 SOutput 要確定有針對所有可能的型別,都撰寫對應的函式,如果有缺的話,在編譯階段就不會過了!這也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程式寫法。

而這邊也可以透過 template 的方式,來減少重複的程式碼;像是上面的 SOutput 就可以改寫成:

struct STOutput
{
	template<typename TYPE>
	void operator()(const TYPE& v)
	{
		std::cout << v << std::endl;
	}
};

如此一來,只要寫一個函式,就可以對應所有狀況了~

而如果搭配 C++14 的 Generic Lambda,則可以更簡單地寫成:

std::visit(
	[](const auto& v) {std::cout << v << std::endl; },
	x);

這樣應該就算是相當方便了~


不過,如果有要透過不同的型別,做不同的處理,就不能這麼方便的 Generic Lambda 了…基本上,這邊就得回到前面,自己去定義一個 callable object,然後針對需求,各自去實作對應的函式。

下面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struct STwice
{
	template<typename TYPE>
	void operator()(TYPE& v)
	{
		v *= 2;
	}
	template<>
	void operator()(std::string& s)
	{
		s += s;
	}
};

在這個 STwice 裡,如果型別 std::string 的話,他會把字串重複兩次;而如果是其他的型別的話,則是會透過 template 處理、直接乘二。

透過這樣的寫法,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型別,做不同的處理了。


如果不想另外定義一個 struct 的話,其實在 cppreference 有提供一個使用多個 lambda 來組合的例子(參考);他的概念應該是使用 parameter pack 的多重繼承的方法來做的,但是他的語法在 msvc 無法正確編譯…

而他用的語法…恩,Heresy 也看不懂(應該是 User-defined deduction guides、參考)。 orz

不過,如果真的想要組合多個 lambda 的話,可以參考 lambda_util::compose() 這個實作(gist),這份程式在 MSVC2017 是可以正確運作的。

而如果把它直接拿來用的話,前面的 STwice 就可以變成下面這樣:

std::visit(
	lambda_util::compose(
		[](auto& v) { v *= 2; },
		[](std::string& s) { s += s; }
	), y);

基本上,算是好寫一點了。


這邊針對 std::variant 的介紹大概就先到這邊了。實際上,他還有一些其他函式可以用,不過這邊就先跳過了。

完整的範例程式,可以參考放在 GitHub 上的檔案:https://github.com/KHeresy/misc/blob/master/std_variant.cpp

不過,由於 C++17 是相對新、還沒完全定案的標準,所以編譯器要相當新的版本才能支援;以 MSVC 來說,就是需要 VisualStudio 2017 才能支援,而 gcc 的 libstdc++ 則是要到 7.0 以後才支援。

而 Boost 雖然也有提供 Variant(網頁)這個函式庫,但是實際上他的語法和 C++17 的似乎是略有不同;像 Boost 的版本的 visit() 就變成是 apply_visitor(),也沒有 get_if<>() 這個函式(似乎是直接用 get<>())…

所以以現階段來說,個人是覺得還不是很適合直接正式使用吧。


另外,在 Heresy 來看,std::variant 一個可能可以拿來實用的地方,就是透過它來讓不同的資料可以放在同一個容器內、批次處理。

下面就是一個簡單的範例:

// vector
using var_t = std::variant<int, double, std::string>;
std::vector<var_t> vData = { 1, 2.0, "hi" };
for (var_t& v : vData)
{
	std::visit(STwice(), v);
	std::visit(SOutput(), v);
}

要做這樣的事,以往大多是要用比較複雜的繼承、抽象化來解決的;而現在有了 variant,在某些狀況下應該是可以更簡單就可以做到同樣的事了!

而相較於使用繼承會把程式分散在個別的類別中,這邊的特色是,針對不同型別的處理的程式會都集中在一起,某方面來說算是各有優缺點了。

這部分可以參考《New Tools for a More Functional C++》這份投影片。而實際上,Heresy 也是因為看了這份投影片,才來研究 variant 的。

2 thoughts on “C++17 更通用的 union:variant”

  1. “如果不想另外定義一個 struct 的話,其實在 cppreference 有提供一個使用多個 lambda 來組合的例子(參考);他的概念應該是使用 parameter pack 的多重繼承的方法來做的,但是他的語法在 msvc 無法正確編譯…”
    => 在vs2019下面試了一下,可以正常編譯的

發佈回覆給「heresy」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