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Vive Pro 開箱

| | 0 Comments| 13:53
Categories:

保護套都拿掉Heresy 這邊目前有一套是正式上市前的版本「Vive Pre」,一套則是後來購買的正式市售版,正式的市售版後來也有買專屬頭戴式耳機,來方便使用。

而這次呢,則是又購入了新的、解析度更高的 VIVE PRO(官網)來使用了!

以 HTC 的定位,Vive Pro 主要是針對商用市場的,而在 Heresy 來看,他的最主要的特色,在於:

<!–more–>

  • 更高的解析度,單眼解析度由 1080 x 1200 提升至 1440 x 1600,像素點數量是本來的 1.78 倍。
    • 不過,雖然 FoV 還是維持 110 度,但是螢幕大小卻從 3.6" 略為縮小為 3.5"?
  • 直接提供類似 Vive 專屬頭戴式耳機的頭帶,使用上更為方便。
  • 鏡後距的調整操作變得更為簡單。
  • 由頭盔連接到串流盒的線由本來的三種接頭,改為單一特規接頭。
  • 頭盔上變成雙鏡頭攝影機(本來是單攝影機)。
  • 串流盒加入電源開關控制。
  • 支援 SteamVR 追蹤系統 2.0,可支援四個 2.0 的基地台,範圍可由本來的 3 x 4M 擴展到 10 x 10M。

如果想要購買的話,可能也要注意一下,HTC 目前是以兩種形式販售 HTC Vive Pro:

  • 只有賣頭盔和串流盒,使用者必須自行準備基地台和控制器(比如說沿用 Vive 的);這樣的官方定價是 24,988。

  • 完整的套件組,除了頭盔和串流盒外,還包含了 Pro 版的控制器,以及 SteamVR 2.0 的基地台兩個;這樣的售價是 46,000。

理論上,使用者也可以買前者,再另外購買控制器、基地台來組出後者(官方配件購買網頁);不過比較尷尬的是,HTC 至今似乎都還沒有開始零售 Vive Pro 的配件(包含 Heresy 想買的 SteamVR 2.0 基地台),所以這樣組出來的話,使用空間還是會被侷限在 3 x 4M 的…

總之,由於規劃購買時間的問題,Heresy 這邊買的是前者,僅有頭盔和串流盒的版本,下面就是他的開箱了。

首先,下面是他的外盒。由於裡面只有 HMD 本體和串流盒,所以整箱的盒子不算大;不過外盒的風格,和之前 HTC Vive 的黑底偏素色的設計,倒是有明顯的差別。

外盒 背面,簡配版

另外,在盒子的側邊,則有小小的圖示,標示著他支援 Steam VR Track Version 2.0(照片)~如果在意的是操作空間的大小的話,這個是最重要的改變了~

打開盒子後,可以看到裡面有一大一小的兩個盒子,在盒子上面有一個小小、凸出來的紙片(下左圖),把他抽出來,就是一張簡易的使用說明(下右圖)。

打開 簡易安裝說明可以直接抽出來

這邊比較重要的,可能是他的右下角還有一組 Viveport 的序號(上面被紅色塗掉的部分),沒弄錯的話,輸入這組旭曜可以有兩個月的 Viveport 訂閱服務。

而他的背面(下左圖),則幾乎是滿滿的字了…整體來說,個人覺得這張簡易說明的幫助並不大。

 背面字一堆 內容物只有兩盒

看完說明書,把裡面的盒子抽出來,就是上方右圖、標示著 3、4 的盒子了。

其中,3 的部分就是串流盒、以及所有的配線、零件(下左圖),4 則是頭戴顯示器的本體(下右圖)了~

串流盒 本體

下面則是把頭盔拿出來的樣子。

本體

可以看到,其實視覺上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從 Vive 的純粹黑色系,變成有部分外殼採用深藍、有點偏紫的顏色了。

下面左圖,是把耳機的保護袋拿掉的後,整個本體的樣子。下面右圖則是正面的樣子,可以看到,他在正前方有「VIVE」的字樣,在其兩側則是各有一個鏡頭。

 保護套都拿掉 雙鏡頭

在整個正面的殼上,有許多內凹、底部是黑色的「洞」,則就是 Vive 系列用來定位的「SteamVR 定位系統」的感應器了~這些感應器的位置分布,和 Vive 的位置大致上也相同。

下方左圖,是從底下看的樣子。

下方 瞳距調整

在右測的下方,有一個旋鈕(上方右圖),是用來調整瞳距、也就是兩眼間距用的,這部份的設計和 Vive 相同。

和 Vive 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下方多了一個按鈕,按下去後,可以調整藍色的殼的前後位置。這樣的設計,相較於 Vive 是要靠兩側的圓盤去控制,算是好用許多的!

另外,在這一次的側邊中間,一樣有一個 Steam 系統鈕、以及指示燈號(下方左圖),和 Vive 的設計一樣。

 按鈕與燈號 內部感覺沒什麼變化了

而在內側的部分,一樣是採用「菲涅耳透鏡」,在外觀上沒有明顯的變化。不同的地方,一個是兩眼間上方的距離感應器,從本來的平面設計,變成微微凸起、往下的設計了;另外,則是鼻子上方的遮光墊,變成兩塊的設計,理論上透光度應該可以更低。

再來,則是頭帶的部分。Vive Pro 預設就有提供類似 Vive 專屬頭戴式耳機的頭帶,所以在配戴上算是相對地更舒適、方便。不過 Vive Pro 的頭帶和 Vive 加購的耳機式頭戴還是有相當大的不同。

根據官方的介紹,Vive Pro 在舒適度上的改變有:

臉部靠墊表面積增加 24%,減少配戴壓力,VIVE Pro 以人體工學設計優化每個細節。完美人體工學設計,VIVE Pro 穿戴簡易,可調式頭帶 ,可調整的鏡頭距離(適合配戴眼鏡之用戶),可調整的瞳距 。

在頭帶的造型上,有別於 Vive 用的是一條直線的設計,Vive Pro 的應該算是缺口朝下的 C 字形設計,這樣設計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後方的靠墊可以接觸到後腦杓,同時頭帶又不會卡到耳朵。

線的走法很有趣 VIVE 的字樣

線材,似乎可以拆而由於這次直接採用專屬的硬質頭戴,所以在走線上,也採用了相當巧妙的方式,來避免糾結。

Vive Pro 的線是由左邊上方,使用單一特規接頭、連接到頭戴顯示器上(右圖,不是很好插拔,建議不要亂動);之後,則是繞了一圈,再沿著左側頭戴的前緣、上方,繞到後面去。

這部分線材的固定機構感覺算是相對穩定,使用上感覺很更好一些了~

不過,也由於他改採用單一的特規接頭,所以也把 Vive 本來有預留的額外一組 USB port 給取消了。所以如果本來有透過 Vive 上的額外 USB port 開發特殊硬體(例如裝在頭戴顯示器上的深度感應器)的話,那應該就沒辦法用在 Vive Pro 上了。

而在頭帶的後方,感覺變得更為厚重、更有分量了~他和 Vive 專屬頭戴式耳機的頭帶一樣使採用轉盤式的方法來調整鬆緊,但是整個大小更為厚實,靠墊的部分也增加了一些機構。

後方,結構變得很複雜 轉盤

Vive Pro 的頭帶後方最特別的部分,應該就是還有一塊可動的三角形。下面左圖就是這塊可動靠墊;下面右圖,則是裡面的結構。

頭帶的背面 頭帶後面的結構

這樣的設計目的,應是為了讓他可以更貼合後腦杓的角度了~

而這邊的海綿靠墊也都是用類似魔鬼黏的東西來固定的,相當地好拆裝。下面就是拆下來的樣子。

DSC08808 DSC08807

以頭帶來說,感覺這樣的設計配置應該的確是更能分散壓力、重量,讓長時間配戴的時候,可以更舒服。

再來,在耳機的部分,官方並沒有給明確的規格,不過他是號稱是「Hi-Res Audio 認證耳機」,在設計上和 Vive 專屬頭戴式耳機的也不大一樣。

下面就是耳機的外觀:

耳機 耳機內側

Vive Pro 的耳機,在上面還多了相當實用的按鈕~在左耳的部分,可以控制音量;在右耳的部分,則可以快速切換麥克風的開關~個人覺得這是相當實用的小功能。

這邊可以快速控制音量 耳機上有按鈕

而為了讓耳機可以適合所有配戴者,所以他還是有充分地位置調整功能;這部分感覺就和 Vive 專屬頭戴式耳機的模式幾乎一樣了。

下面左圖是往前推的狀況,右圖是往後推的狀況:

DSC08809 DSC08810

下面左圖是往上推到底的位置,右圖則是往下移到底的位置。

DSC08812 DSC08811

下面左圖,則是往內靠到底的樣子;這部分基本上是採用兩段式的設計,拉到底會卡住。

往內靠 應該算是球型關節?

另外,在耳機本體和支架上,應該是採用球型關節來連接(下方右圖),所以在角度的調整上,算是有相當地空間的;不過在結構上,他的設計只能往後方傾斜就是了。

而在側邊的頭帶的部分,靠墊也是用類似魔鬼黏的結構固定的;把靠墊拆下來後,可以看到有固定耳機的螺絲(下左圖)。

在配件的部分,其實也有兩個應該是把耳機拆掉後,把這個洞遮住的蓋子,所以理論上,這邊應該是可以整個把耳機拆掉的~

理論上可以把耳機拆掉,但是感覺很麻煩 DSC08813

如果真的要拆的話,可以直接把圓盤旁的塑膠方塊拉出來,裡面就可以看到耳機線的接頭了。
不過,感覺上應該不是那麼好拆就是了。

最後,前面也有提過了,Vive Pro 的線材已經改成用單一的特規接頭了,所以他現在只有一條線出來了。下面就是他的接頭的樣子:

變成單一的特規線 特殊的接頭

理論上改用一條線是比較方便的,但是其實 2017 年版的 Vive 雖然還是維持三個接頭,但是也已經改成單線了,所以其實這邊的變化不算太大;不過,相較之下,還是有比較好接一點就是了。

而因應接頭的改變,串流盒當然也做了改變、和之前不再相容了。

新的串流盒上方中間多了一個燈號,在過電、開啟後會亮綠燈;而在連接 Vive Pro 的這端,就只剩下單一接頭,以及旁邊的一個藍色的電源鈕。

燈號 串流盒有電源開關了

有電源開關在 Heresy 來說,應該也算件好事了~至少,不用像以前一樣,要斷電只能拔插頭了。

而在連接 PC 的這側,Vive Pro 則是把 HDMI 拿掉,只剩下 mini DisplayPort 可以用來傳輸畫面了~這點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會覺得不方便吧?

連接電腦的部分只剩 DisplayPort 了  變壓器

其他的電源、USB 的部分則是和以前一樣,沒有明顯的變化;變壓器的部分也和之前是同樣的型號、規格。

配件個人這邊其實比較好奇的,是官方在「裝置連接埠」的部分,有列一項「USB-C 3.0」;但是實際上,這邊所有的 USB 走的都是 USB Type-A 的接頭?所以這也讓人搞不太懂,這個「USB-C」的「C」指的到底是什麼了?

最後,則是其他的東西了。右圖就是含串流盒在內,所有的配件。包括了:

  • 變壓器(右上)
  • USB Type-A to Type-A 的線(右上)
  • DisplayPort 線(左下)
  • 串流盒的固定貼片(中間黑色亮面那塊)
  • 清潔拭鏡布(左中)
  • 耳機孔防塵塞(左上)

開箱的部分就先到這邊了,下面則是 Vive 和 Vive Pro 放在一起的照片:

一般版和 Pro 版 一般版和 Pro 版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