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經有寫了 Vive Focus 的開箱文了,接下來這篇,來寫一下簡單的使用感想吧。
首先,在軟體面來說,Vive Focus 基本上應該是以 Android 為基礎、開發出來的客製化系統。會這樣做,主要應該是為由於 VR 的操作,和傳統觸控螢幕的操作邏輯,會有很大的差異的關係。
而由於 Vive Focus 本身並沒有螢幕,也很難透過相機翻拍他的運作畫面,所以 Heresy 這邊是使用他的 Miracast 的功能,把畫面投到 Windows 10 PC 的電腦上(參考《Windows 10 桌上型電腦的 Miracast》),再錄下來的。
或許是由於 Miracast 的限制吧?畫面的精細度沒有很高,文字的部分基本上都看不清楚。不過這個狀況不會出現在 Vive Focus 內,實際上,戴上 Vive Focus 看到的精細度算是還不錯的了~
<!–more–>
總之,下面就是透過這種方法錄下來的操作影片:
硬體面
首先,在配戴感上,個人是覺得他的頭戴的設計還算不錯,滿好戴的。
但是相對的,他的「臉部靠墊」在 Heresy 來說是個糟到不行的設計…他基本上採用類似皮質的設計,材質又比 Vive 的海綿來的硬上不少;下場就是戴上去後,又硬又悶,很不舒服…
Heresy 的同事帶著玩了一小段時間後(不到半小時),額頭更是直接一道紅印…
雖然說這個材質或許可以用得更久、同時也更好清理,但是老實說,個人真的覺得這個靠墊讓整體的舒適度大幅降低,在某方面來說更是 Vive Focus 的最大敗筆之一。
相較於靠墊這個個人覺得很爛的設計,Vive Focus 做在耳朵附近的喇吧,在 Heresy 來看就是個很棒的設計~
這個喇吧的聲音雖然是外擴式的,但是因為就在耳朵附近,所以不用太大聲就可以聽得清楚,也不用太擔心吵到其他人;而不另外戴耳機,在舒適度、便利性上,其實也是一個加分。
另外,或許一般人比較不在乎的,這樣的設計某種意義上也算是開放式耳機,所以使用者也還聽得到外界的聲音,所以也比較不用擔心戴上 VR 頭盔後,完全與世隔絕的問題了。
而如果真的重視音效和隱私,Vive Focus 也還是有提供 3.5mm 的耳機孔,可以搭配自己喜歡的耳機來使用。
如果要說對聲音系統哪邊不滿的話,個人是不太喜歡他頭戴顯示器上的音量鈕的位置;他的音量控制做在左側的下方,雖然說是滿篇前方的,但是 Heresy 好像還是常常在配戴時會誤觸,而真的要按的時候找不到…
不過某方面來說,這個應該比較屬於個人習慣性的問題了。
主要介面、互動
硬體的部分主要就是上面的狀況,接下來,則是來看軟體面。
下面就是都設定好後,每次開機會看到的主畫面。
這邊基本上是一個未來風的場景,自身算是在半空中(腳下有個平台),下面可以看到有些人影在走動。
而這邊也要提一下,雖然 Vive Focus 有支援位置追蹤,但是包含在這個主畫面在內,其實很多應用都是不支援人的走動的…也就是說,不管怎麼走,在虛擬世界裡永遠都會留在原地。
另外,他的頭盔內部有距離感應器,當他偵測到使用者拿下頭盔一段時間,就會進入待命模式,不再顯示畫面;而再次戴上時,都需要一小段時間等他被喚醒,同時也需要重新校正控制器的方向,感覺還滿討厭的…
操作系統
在系統操作上,他應該是包含主畫面在內,每項功能,都是一個 App;而不知道為什麼,各項功能之間的切換,都需要相當的時間,啟動、切換 App 的時間更是常常需要 5 秒以上…
這邊軟體切換的反應速度,真的讓 Heresy 懷疑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是用驍龍 835 這顆還算高階的處理器了… 還是其實問題根本是給的記憶體不夠大?
(官方似乎沒給相關參數,不過用 CPU-Z 看,應該是 4GB)
雖然說 3D 程式的執行本來一般就會比較久沒錯,但是在使用虛擬實境操作時,這個等待的體感時間其實感覺還滿糟的…
和 SteamVR 這類 PC 的 VR 系統大多是執行好了再戴上頭帶顯示器不同,Vive Focus 這類的一體式裝置,只能戴上後再進行切換,也算是讓這個問題更嚴重了一點。
而在互動操作上,他主要的控制方法,就那個控制器。而他的控制器和 Vive 不同,並沒有空間定位,只有方向;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對於已經習慣 Vive 的使用者來說,每次抬起手後卻發現控制器還在原位,應該會相當不習慣…
HTC 在這方面,似乎也有想透過一些方法來解決,像是把控制器往上指的時候,似乎是會出現在眼前;但是老實說,Heresy 覺得這樣的設計並不直覺…
另外,儘管 Vive Focus 的控制器號稱是有「高精度九軸感應器」,但是實際上,就算只看方向,個人覺得在體驗上並不算好。有的時候在操作時,也會出現所指向的方向慢慢偏掉、需要重新校正的狀況。
在 Heresy 來看,Vive Focus 的控制器也是一個讓體驗扣分的東西了…
不過老實說,在沒有外部定位裝置的情況下,除非是像微軟 Windows MR 那樣,使用光學定位控制器,否則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但是要做到那樣的功能,或許對於運算能力、電力、可攜帶性(控制器得做大?)來說,都會造成影響吧。
此外,他的控制器的選擇鈕,在有的程式會是食指的板機、有的是要用拇指觸控板,在切換不同的 App,可能會有不同的操作邏輯,其實也是一個比較討厭,但是感覺又難以避免的問題了。
App 安裝
Vive Focus 應該是 Android 架構的系統,在進一步的選單裡面,可以看到「系統版本」是 5.0,但是實際上,這個應該是 Vive Focus 的系統版本,而不是指 Android 5.0。
另外,在系統的選單應該也有做過一些調整,所以和一般手機會不大一樣。
實際上的 Android 版本,在 CPU-Z 裡面是回報是 7.1.2 版,以現在來說算是有點舊,但是以一個半封閉式的系統來說,好像也沒什麼差就是了。
在軟體的取得方面,畢竟他的主力是不能用 Google 的大陸市場,所以理所當然地,他沒有安裝 Google 的服務,當然也就不能使用 Google Play 了。
(不過,就算可以跑,由於操作方式的不同,體驗也一定很差就是了)
如果要下載軟體,則就是要透過 HTC 自家的 Viveport(官網)了~
但是當要使用 VivePort 的時候,Heresy 這邊馬上就碰到一個問題:Heresy 之前註冊的 Viveport 帳號是綁 Google 帳號登入的,並沒有密碼;但是到了 Vive Focus 的 Viveport 上,卻不能用綁定的帳號登入!變成 Heresy 雖然已經有帳號了,卻沒有辦法登入,只能另外再註冊一個新的帳號…
在這部分來說,真的覺得 HTC 不知道在搞什麼鬼…
另外,Viveport 的網頁也滿討厭的,到現在頭戴顯示器的分類來是沒有「Vive Focus」,平台也還是只有 Windows…變成好像也沒辦法透過網頁來找想要的 App 了。
如果是要自行安裝 App 的話,雖然官方是號稱只能安裝使用 Wave SDK(官網)開發的 App,不過實際上 Heresy 試著直接下載 CPU-Z 的 apk 檔,放在記憶卡裡面,然後在 Vive Focus 裡面開啟,還是可以安裝、運作的;不過就不知道對於一般 App 的相容性到底多好了?
內建的一些 App
而在預設的 App 部分,Vive Focus 沒有 Google Chrome,而是給了一個「Vive 瀏覽器」;在使用上,他就相當於在畫面前方有的大螢幕,左右還有一些輔助畫面的形式了。
而開了網頁瀏覽器,接下來就是要輸入了;這邊又遇到一個討厭的問題,就是雖然介面都是繁體中文,但是輸入的鍵盤,還是只有英文和拼音兩種,並沒有台灣較常使用的注音…
這基本上也讓 Heresy 完全不能打中文了。 = =
再玩一下瀏覽器,Vive 瀏覽器雖然支援 WebGL,但是似乎還不能支援 WebXR,所以如果要跑 WebXR 的程式,則就需要到 VivePort 上安裝「Firefox Reality」(官網)才行。
另外,Vive 瀏覽器也不支援 YouTube 的 VR360 影片;但是在撥放時,倒是可以按下下方的按鈕,把串流影片改用內建的播放軟體撥放,這樣就可以看了。
不過,這邊的操作上有點討厭的,就是 YouTube 的畫質必須先在瀏覽器裡面調高,然後再切換成內建撥放軟體,否則畫面的解析度可能會很低(如右圖)。
除此之外,內建的撥放軟體感覺上和市面上很多 VR360 播放軟體一樣,建構出整個球形的多邊形不是很多。
這樣的設計在效能上會好一點,但是對於上下的極點的畫面更新,其實會有不小的影響…
這樣的設計對於大部分的影片也都不會有問題 Heresy 這邊製作的地理資訊導覽影片常常會希望使用者往下看,其實就會造成一些問題了。
在有支援空間偵測的應用的部分,Heresy 是有下載一套免費的「VR anatomy」(PC 版的參考影片)來試試看。
基本上雖然軟體因為免費版的關係,有的功能不能用,但是畫質和整體效果都算不錯。
不過,控制器沒有位置追蹤的問題,在這邊依舊是可能會造成操作上的不直覺;這部份真的要說,和 Vive 或 Windows MR 比,體驗真的差很多。
而在頭盔的空間追蹤上,Vive Focus 基本上是把操作空間設定在 2 x 2M 的範圍,似乎也不能客製化;這樣的設定範圍某種意義上是在簡化設計,但是空間警示的範圍偏小的問題,就是如果真的要繞著資料轉的話,很容易就會被告知超出邊界了~
對於法看到外部環境的虛擬實境,這也侷限了使用的範圍;某方面來說,這感覺也讓他無線的優勢打了一點折扣。
至於空間定位的追蹤穩定性,不確定是不是這個應用吃的資源比較兇,感覺在移動時的定位上有的時候會出現漂移的現象;雖然問題不算嚴重,但是還是有點影響。
顯示其他的畫面
最後,Vive Focus 除了可以本機運作外,他其實也可以接收外部的畫面來顯示。
他的「劇院模式」,基本上就是用來接收 HTC 手機的內容,或是作為 Miracast 來顯示其他裝置的無線顯示訊號;而由於 Heresy 沒有 HTC 的手機,所以就只能就 Miracast 的部分來測試了。
當透過 Miracast 來顯示電腦的畫面的時候,就相當於眼前有一個很大的曲面螢幕(可以改成全平面),顯示著電腦的內容;而此時控制器並沒有模擬滑鼠之類的功能,所以需要本來的鍵盤滑鼠才能操作。
比較可惜的是,在使用時有感覺到明顯的延遲,所以的動作感覺會慢個一拍才看到,所以應該不太可能拿來玩遊戲。
(之前用 Cardboard 的時候,曾經測試過 NVIDIA 的 Game Stream 搭配 Moonlight 這個免費的用戶端軟體,當時的效果其實還滿好的。參考)
至於拿來操作電腦?姑且不論那個延遲,光螢幕畫面的清晰度應該就完全不可行了…
真要說的話,大概只能拿來看影片吧?(但是,有必要嗎?)
另外,如果螢幕傳送的是特殊的格式(例如 side by side 立體或是 VR360 的內容),似乎也沒有辦法可以調整顯示的模式,這點有點可惜。
另外,如果電腦是使用 AMD 的顯示卡的話,那其實他前一陣子才剛發表「ReLive for VR」的技術方案(參考),可以透過 Vive Focus 來進行 SteamVR 上的遊戲。
而針對其他顯示卡(也只剩 NVIDIA 了)的使用者,則也有需要付費的 RiftCat 的 VRidge(官網)可以考慮。
但是一來 Heresy 這邊沒有夠好的 AMD 顯卡,二來懶得花時間測試 VRidge,所以就沒有試過這樣的玩法了。
不過,就算無線網路的顯示延遲問題解決了,光是 Vive Focus 的控制器本身功能的不足,其實就讓 Heresy 覺得應該不會太實用了。
整體來說呢…個人應該還是會傾向於繼續使用 PC 的 VR 環境吧。
首先,在價錢的部分,Vive Focus 似乎依舊沒有正式在台灣販售,不過他在中國大陸的官方定價是 3,999 人民幣,約相當 18,000 元新台幣,在 PCHome 上也是可以找到接近的價位(參考)。
而台灣的 HTC Vive 目前訂價是 16,800,Acer AH101 剛上市的訂價是 12,900,其實都更為便宜;當然,相較於 Vive Focus,這兩種還需要一台校能夠好的主機,所以也還需要其他的建置成本,實際上除非已經有電腦,否則要弄到能玩,會更貴就是了。
(要夠好會貴很多,畢竟現在一張頂級顯卡的價錢…)
但是,在已經有一台夠好的 PC 的情況下,PC VR 是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的!尤其是在控制器的操作上,應該是效能以外,Heresy 覺得差最多的地方了~
當然,像 Vive Focus 這類的一體機,還是有好攜帶的優勢,而他的空間感知功能,基本上也算是提供了更好一些的互動可能(相較於 Cardboad 類的系統)。
只是考量到目前行動平台產品(手機)的壽命大概只有兩年,而且基本上無法升級,購買這種一體式的機種是否合適、能用多久,在個人來看,都是需要考量的了。